close

從去年起,我便很少看小說了。

這不是好事,小說可以給予想像力的培養,是不錯的刺激。

如果一昧的灌輸既有的影像與觀念,對個人創造力的培育未必是好事。

所以或許應該找時間找本書來看,重新找回自己的興趣。

如果可以,聽說明年會上市的『惡之教典』,應該會是我心目中的首選。

剛好今日看完了電影版,在不透露劇情的情形下,我想不如做個回顧介紹,對貴志祐介這位作者有個初步認識。

 

會說想聊聊這位作者,主要是因為這次電影版的風格與內容,其實很容易被觀眾誤解。

全場我不時聽到很多人笑,偏偏那時的畫面是學生們開始被老師屠殺。

大家不斷說著「居然還一直叫」、「笨死了」、「居然被這樣砰了」,彷彿再看一部屠殺爽片。

偏偏與介紹及預告中說的有點不一樣,這個班級並非全部都是壞孩子,甚至只有一兩人而已,尤其還是某些外來角色導致他們有點可憐,並沒有犯下任何滔天大罪。

 

我想與另一部傳說作品『肅清之門』相比,『惡之教典』中的學生根本不需要死得那麼難看。

而現場的觀眾彷彿在看一部爽片,如果因為這樣而誤解此作品只是一個很聰明的變態殺人犯狂殺學生,而忽視背後的隱喻,那麼似乎對於貴志祐介這位作者有點遺憾。

 

故,我會想聊聊自己這麼多年來對於這位作者的一些小認識。

他的作品在作家中並不算多,甚至目前台灣上市的書籍大概六、七本,有幾本可能也不好找。

聊到這個作者,我或許不如專業書評,但我對於貴志祐介的喜歡,大概就像是遇到啟蒙老師一般的喜愛吧。

 

在這得先做個區分,貴志祐介的作品,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1.恐怖懸疑作品

2.推理作品

我僅介紹代表性的作品,續篇或短篇合集的我就不做陳述。

至於到底哪種好呢?不如看下去吧。


恐怖懸疑作品:

1.『第十三個人格-ISOLA』(1996)

雖然不是我第一本買的書, 但這本書是貴志祐介定位於恐怖懸疑小說作家的一個代表作。

也是他第一本出版的作品。

貴志祐介的書並非完全現實,而是會帶有點奇幻味道,這本書便是由一個具有共感能力的女主角展開劇情,本來只是要撫慰災民的情緒,但卻意外遇到了可怕的對象。

越是想要幫助對方,卻越是陷入泥沼。

 

故事中談及的某些科學性理論也是可以看出作者並非完全沒做功課就寫書,算是有點特別的根據,去解讀人格分裂與多重人格之間的事情。

但或許是第一本作品,在我心中的定位似乎沒很強烈。

(也可能是因為我之前看過他後期作品後被震撼到麻痺了。)


2.『黑暗之家』(1997)

說起來給予我最深刻的印象,覺得『這就是貴志祐介 !』的代表作品,應該首推此書。

在當年曾有拍成電影,後來韓國也改編過電影版,不過我都沒看過。

小說版至今我覺得仍然很有意思,雖然我許久沒看,但那種深入腦海的恐怖感卻是很離奇的深刻。

因為貴志祐介本身在成為小說家前,是在保險公司上班,因此此書便是以他本業的保險業作為題材,去描述想詐領保險金的人們之恐怖。

以及這些人背後所隱含的惡意。

作品中不僅提到當時保險制度的弊端,更特別的就是他被定位在恐怖懸疑小說。

主角探訪了如同書名一樣的黑色屋子,在幾近凌亂且惡臭不斷的屋內,挖掘到了驚人的真相,甚至讓自己陷入了危險之中。

 

雖然只是小說,但卻散發出了很強烈的恐怖味道,讓原本根本不信邪,不認為小說可以帶出恐怖感讓人驚恐害怕的我,頭一次覺得毛骨悚然。

因此爾後我有時還會重新閱讀此書,

3.『天使的呢喃』(1998)

貴志祐介在1998年出的這本書,其實算是我覺得非常可怕且不舒服的作品。

書本有點厚,閱讀起來可能也有點不順暢,但是看到後期時,卻會欲罷不能的看下去,並且越看越不舒服。

因為不僅內容恐怖性很強烈,甚至噁心。

故事以第一人稱描述方式,講到一群到南美洲探索,但卻帶了可怕傳染物回來的日本人。

他們會莫名其妙的自殺,甚至尋找痛苦的快感,原因是他們腦袋中已經被傳染入了很可怕的玩意。

導致他們失去了對於恐懼的情感,而追溯下去就會越看越可怕。

 

我相信此書至今沒有成為電影版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他的噁心感,已經凌駕於『惡之教典』上。

(不過『惡之教典』小說版尚未欣賞,我也沒法給予很完整的評價。)

 

書中的專業性,也不得不佩服貴志祐介是個對題材有深刻探討後才做撰寫的作家。

因此貴志祐介的恐怖作品,應該是種會讓人看了之後感受到渾身充斥不舒服感的風格。

這點也是我對他作品最大的體悟。

4.『深紅色的迷宮』(1999)

貴志祐介以當時日本很流行的電影題材『實境秀』方式作為題材寫的作品。

其實日本對於噁心電影的發展還蠻可怕的,就是那種殺的肚子都剖開,腸子都流出來,虐待性的傷害自己,這類的作品其實在主流電影上不常見,比較常在次級電影中流竄。

有時這類的作品會以一個人被人放在手術台上,然後邪惡的醫生開始用手術刀劃開他的肚子,一直拿出內臟等物體,說真的頗噁心的。

而實境秀則是很多有錢人聚集,欣賞活生生的人在舞台上被虐殺的表演方式。

 

『深紅色的迷宮』除了以實境秀作為一個主軸外,更穿插入了遊戲、遊戲書的元素,給予讀者蠻有娛樂性的閱讀享受,也因此頗多讀者對於此書的評價讚譽有加。

(早期的遊戲書指的是一本書中,從第一頁開始就會描述一個故事,然後給予讀者選擇,藉由讀者的不同選擇,翻至對應的書頁,繼續閱讀故事,而故事的最終到底是好還是壞呢?都有,因此更能反覆的玩。)

 

劇情描述主角醒來卻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在一片荒野,而在這裡遇到的人們,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來到這。

而透過遊戲性的機械指引,眾人發現自己居然身處於『火星』上?這場殘酷的生存遊戲,也隨著不明的背後勢力,而悄悄展開。


 推理作品:

5.『青之炎』(1999)

貴志祐介第一本推理作品『青之炎』,有別於一般我們常見的本格派與社會派寫作方式,而是以兇手角度發揮的作品,算是少見的。

尤其兇手(亦是主角)是個還在讀書的青年,因為家裡有恐怖份子的介入,為了保護家人,而開始研究完全犯罪手法,要讓一切都符合正常意外,而不會讓任何人懷疑到自己。

但真相卻是一步錯,步步錯。

 

這也算是我第一本開始喜歡的日本推理小說,算是自己正式認識日本推理作品的原點。

與很多人是從大師級的作家開始認識不大一樣,我由他這第一本推理作品中看到的是一個兇手為了要佈局出完美手法而做出的努力。

不知為何,明知他是個兇手,但卻又很同情他,並且佩服為了達成目的,他所做出的研究與試驗。

明明不算主流的作品,卻意外的獲得我的肯定。

6.『玻璃之鎚』(2004)

經歷過『青之炎』後,貴志祐介的第二本推理小說,亦是台灣人目前很熟悉的日劇『上鎖的房間』原作。

玻璃之鎚收錄在日劇版的最後一個案子,但我覺得表現的不算好。

如果讀過原作就會知道整個複雜度與深度是有一定水準的,故事中榎本其實是個痞子般的防竊盜器材店店長。

青砥也是有一定實力的律師,而非日劇中那樣搞的很傻妹。

 

而玻璃之鎚的深度在於,他創造了一個密室犯罪,而房間中居然有著一個其實稍微不搭嘎的機器人,到底是機器人犯罪還是人為犯罪。

比較少見的犯罪題材就這麼又讓人驚訝了。

而破解案件的過程中,青砥與榎本兩人的鬥嘴攻防戰也頗有趣的,而一個個建立的推理論點,卻又不斷被顛覆。

就在看似根本無法破案的情形下,卻突然切到了第二章,轉由一個讀者在前面完全沒看到的角色描述自己的人生,如何大起大落,漂泊不定。

慢慢閱讀才知道,這是犯人的故事,爾後又回到了『青之炎』模式,開始描述犯人如何規劃犯罪計畫,以及犯罪手法。

最後由榎本破解手法。

雖然第二章節好像整個節奏突然放慢了,但結尾卻是很震撼的高潮,讓人震驚原來有這種史無前例的犯罪手法。


貴志祐介的推理作品特色可說雖然出的很慢也很少,但犯罪手法卻是讓人拍案驚奇。

而恐怖懸疑作品的毛骨悚然感,更是他獨特的寫作風格,根本無法想像一個本來做保險業的人,竟然可寫出這樣恐怖的作品。

回歸到『惡之教典』上,倘若有讀過貴志祐介以往恐怖懸疑作品,或者推理作品,那麼應該會有那麼點共鳴。

「主角本身的背景」這是他每部作品中,都會多少著墨的特色,是怎樣的狀況,而締造了這樣的人格特性。

如同這部作品講述何謂『惡』,如果看了電影就去給這部作品下結論,那麼肯定很遺憾。

 

因為日本電影在改編小說的情況下,往往犧牲了很多細膩的部分,甚至劇情節奏感都會打亂。

也無怪乎台灣評價上似乎對於劇情節奏有很大的意見,並且可以看出對於學生個性、能力著墨不多。

相信這些都是在小說中會有詳細答案的。

 

而我對於這部電影的感想,也是很簡單,有感覺到貴志祐介風格中那股恐怖味道,讓人毛骨悚然。

一個看似很和善的人,背後卻是用盡了可怕的手段將每個阻礙者剷除。

即使只是些微的威脅都不行。

而後期更是可怕,連完全沒威脅的一般人也是下手目標,完全沒區分了。

雖然中間來個山田孝之的黑色幽默情節,有讓全場哄堂大笑一翻,但下一刻卻又全場肅靜,無言的看到蓮實屠殺對方。

最純粹的惡,無差別的執行死刑,究竟蓮實的轉變如何而來,這是個電影版中沒著墨好的地方,我想這也跟導演的風格有關。

 

結尾時由存活者的打扮去隱喻生物時,更是不寒而慄。

最後蓮實吹口哨舞蹈的模樣,相信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會不會有下集,我覺得會期待!但我不希望是奪魂鋸模式就是了。

因為感覺如果是蓮實的話,常常會算計了好幾個手段,因此片尾的某個梗,會讓我有種「他在為下一步鋪路」的錯覺就是了。

 

如果看了『惡之教典』這部電影,有很多負評,我相信那不是作者的錯。

因為貴志祐介這位作者的風格,值得多品味看看,才會瞭解到他並非只是要描述一個屠殺的經過。

 

期待明年小說版上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3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